019-一個(謙虛的)小秘密
019-1
請注意!
我真的很謙虛喔。
這裡有個謙虛的小秘密:『一日之所需,百工斯為備。』
這句話是我老媽一再一再的告訴我的,相信是她珍藏的智慧之一。
不過這種智慧,儘管我自認為比起十年的自己已經更能夠掌握了,
但是,這種老伯伯才會講的話,從我這乳臭小兒嘴裡講出來,
喔,寶貝,
完全沒有殺傷力可言。
那讓我們換個方式吧!
先把剛剛所說得全部忘的一乾二淨!
好了嗎?
現在請想像一下,我們手邊有個農夫打扮的摩根費裡曼、一座眺望櫻桃園的土丘,
他用他滄桑、諒解的聲音緩緩的告訴妳:
『每個人在世界上的消費只有一個目的,那就是讓其他一百個人填飽肚皮。』
『我的祖父告訴我,在這種機制之下,活著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,因為妳可以填飽其他一百個人的肚皮。』
老黑人(農夫打扮很重要!藍色連身工作服、紅格子襯衫!)在一個小土丘上面,
看著下面的櫻桃園,告訴妳每天工作的意義,
是在完成這個機制,妳的每天的欲望可以讓許多家庭溫飽,
而辛勤的工作不但能滿足別人的欲望,也藉由機制讓別人填飽妳的肚皮。
最重要的是:
老黑人還拿出祖父來壓妳。
感覺有比較不一樣嗎?沒有阿?
厄,儘管如此,這就是我現階段能瞭解的『一日之所需,百工斯為備。』
不過這跟我今天要跟妳分享的小秘密沒有很直接的關係,
最多可以拿來佐證。
===
那我們這樣切入吧:為什一篇綁頭髮的網誌可以被推到100?
在討論之前,我們有幾點先來確定一下:
第一、假設網路上男女人口的比率是一比一。
第二、假設我們討論的『網路使用者』,使用網路主要的目的是在休閒及交友,而非生意。
第三、假設在上面的假設中,介於18歲到38歲之間的族群佔了七成。
然後我僅代表『男性族群』裡面介於18歲到29歲這個族群的使用者來提供妳一點意見,
大概是三成多的票源吧。
別小看這三成!可以讓妳贏得總統大選了!
所以說,我下面要說的完全就是片面之詞,沒有任何根據,
也沒有數據佐證,全部都是我胡亂推測的。
如果讓休謨抓到,
我可能只有跟著硬碟一起被格式化的命運了。
在考試答題上面,這裡就要這麼說:
『管見以為...』
其實這句話比較貼近的意思是:
『謝謝教授您聽我放屁,今天的屁還香嗎?』
===
019-2
其實,現代的人的心態大概是這樣:
他們需要一個萬事通,就是什麼答案都知道的人,
一般的口味是:不喜歡沒有『答案』的文章。
不管答案是高明還是低下,總是必要的,
高明的答案,兄弟們會驚艷、崇拜,不過其實妳仔細問,
大部分的人也就是這樣說說而已:
『很有fu』。
就這樣而已。
而如果答案讓有些人覺得低下,
有些比較囂張的讀者,就會開始重砲轟擊,以凸顯自己的優越感。
馮老先生的藍鬍子裡面寫了這樣的一段話:
『如果你去歐洲,那些城市還倖存的話...和人高談闊論繪畫、音樂和文學時,
千萬別忘了,身邊這些你以為比別的人文明許多的歐洲人,
其實心中只有期待一件事:期待人類相互屠殺或毆打成為合法的時刻到來。』
他只有一個論述我不同意:
應該是全人類才對。
我不知道重砲轟擊別人是不是真的很爽,
不附理由的下判決是不是真的很過癮,
但總是有人不斷地這樣做,
因為在這裡,
網路是匿名的世界。
人們不喜歡沒有答案的文章,
就跟他們不喜歡找一個修不好馬桶漏水的水電工一樣。
===
可是同時,
人們又不能容忍別人『全面性』的展示自己的優越。
這樣他們會很不安。
這個現象在各大討論區那種爭議文章的推文筆戰就得以一窺。
這裡,有個淺顯易懂的比喻:
有個從民前6年就住在大宅院裡面的裹腳老貴婦人,
然後有一天她的馬桶壞掉了,逼不得已只好叫水電工進來修她家會漏水的馬桶。
這時候老婦人的心態就矛盾了:
她一方面希望找來的水電工真的很會修馬桶,
可是一方面又不希望這個水電工比她那過世的老先生還要會修馬桶。
最後,有著最新高科技的現代水電工贏了,他花不到十分鐘,
就把馬桶修的比剛買來的時候還堅固耐用,
解決了那老婦的先生臨終前還修不好的馬桶問題。
此時老婦人崩潰了,拿著手杖把水電工先生趕出去,
結果被門檻絆了一跤,
好心的水電工先生就把她送到附近的醫院,
結果老婦人卻在醫院裡到處講水電工的壞話。
大概就是這樣子的比喻,應該還容易懂吧?
『要是以前...』老太婆叨叨的說。
千萬小心!
尤其是不斷提起從前的人,
不知道和總是『我朋友他...』這樣的人,哪種比較可怕。
===
019-3
現代人對於『救世主』有過度的仰賴。
不,我是指『服務』,以服務來形容是最合宜的,『救世主的服務』。
如果真有救世主的話,他也將會被要求以服務業的精神來服務社會。
仰賴服務的習慣已經深札入『每一個』頤氣指使的現代人,
選擇多元、追求速度,更是敲鑼打鼓的助長這樣的心態。
如果妳總是不告訴他們答案,
那他們將會前往下一個賣場,尋找能被『崇拜』或者是『攻擊』的商品。
而被捨棄的,只是如同村子裡雜貨店般沒落的存在。
機制就是這樣,如果把『利益』的定義放寬,
再神聖的人,無所避免的也淪入『自利』為貨幣的市場機制。
難怪宗教如此興盛千年,
我們也不過是在交換一些,我們可能過剩的資源:金錢、時間、勞動力,
來換得一些不一定有經過自己檢驗的,而只不過可以被遵循的教條。
(如果妳不能接受對宗教這樣的批評,請假裝沒看見這段話,
並且暗示我閉嘴,如果妳肯給我機會的話。)
很意外的,人類對『崇拜』與『破壞』,
幾乎有同樣的飢渴。
說穿了,人是自私自利的,
而這就跟狗改不了吃屎,
又或者是牛頓運動定律,已經是自然界的一個法則了。
所以,『服務提供者』必須要有能使人『滿足』的答案,
這才符合公式,就是這麼回事兒。
不要誤會,我從來不覺得發現這個『法則』(如果它是的話)是一件令人悲傷的事。
相反地,只少我們可能預測人心,有這個可能性吧。
往後有一篇文章可能會討論這個議題。
===
而大部分的人,喜歡比較,
拿兩個救世主來比較,
就好像我們在比較兩家口味在伯仲之間的拉麵店的服務態度一樣。
妳不可否認的,
撇開那些故意在大排長龍的店門口大聲嚷嚷:『浪費時間阿∼難吃死了!』
的王八蛋之外(天曉得他們得到了什麼快感?),
這個社會還是遵守著古代的傳統,
對,我說得就是那一套,妳已經聽過了:
這個社會價值,偏向於喜愛一個溫文儒雅而謙虛的人,
就像勤快有禮的拉麵店,
這個價值在東方世界裡更是被愛的不得了,
端看自古文人雅士『謙虛』是一種『美德』就可見一斑。
===
019-4
所以簡單的說,
要成為受歡迎的救世主,
我們要注意談吐,不可以語帶嘲諷,
更不可以讓別人以為你自視高人一等,
我想,對於這些不易於被群眾接受的特質,
我可以用一個小說角色來描述:
『大藝術家的總裁,藍森.佛安先生』
如果他在ptt波文章的話,可以預想有很大機會會被噓到爆。
我覺得馮老先生真的是個天才。
我不得不很害羞的在這邊坦承,
他描述藍森.佛安的時候,我受到某種程度的驚嚇,
他好像在描述我的負面性格一樣,
尤其是佛安先生被作者語帶譏諷的點出來的一些缺陷的部份,
此時不禁會想笑:
我曾經有過那樣的心態,是不是也曾讓別人在心中同樣的嘲諷過?
或許這就是小說的好處吧,妳總可以講一些平常不方便明言的東西。
===
最近看了另一部作品,藍鬍子,
我發現他是個天才,對,我說了第二次了。
但他真的是個天才。
紅樓夢裡面出現了幾百個人,
曹雪芹把每個人都賦予性格,普遍認為很了不起。
而藍鬍子,
從頭到尾故事裡面至少出現了20個人,
但是他主要描述的沒有幾個人,
作者只是用回憶的方式,每次一點點的掃過次要角色的印象,
就好像沒有經過台灣本島的颱風一樣,妳只感覺到颱風過後的西南氣流,
不過等到故事結束,你發現你好像能夠跟拉伯.卡拉貝金安侃侃而談,
有關他的那些朋友:瑪莉莉.坎培、泰瑞.奇峻、帕洛克、吳山姆等等人,
作者從來沒有去正面描寫、詳述他的朋友們,
但是看完了以後,我竟然可以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吳山姆的肖像!
這樣的寫作技法我還是第一次看到!
或許我是個井底之蛙,可是有新發現還蠻開心的!
===
019-5
我以前曾經和Jerry聊過,
如果男人分成兩種,
我跟他就是那種不喜歡拿主意,喜歡被照顧的類型,
而憲哥(另一個學長),他比較有江湖氣味,
他應該是那種心種早有定見的人。
很久以前我就已經發現,
如果談到感情,
人都有兩種需求,那就是『照顧人』跟『被人照顧』。
這個公式有的時候也適用在友情上面。
那我看完藍鬍子以後,
我有了新的發現:
(至少我們兩位男性而言)
每個人都期待自己在『最無助』的時候有人可以給予自己無條件的支持、付出,
尤其是妳想要從事一些全世界都覺得很傻、但對自己卻很有意義的事情的時候,
這時候往往會這麼想,
如果有人願意無條件的支持自己,能成為自己的精神支柱,那該有多好。
笑吧,那種一廂情願的天真。
現在我已經知道,這種期待是不可能出現的了。
至少過了學生時代了,這樣的景況已經不若學生時代常見了。
有些事情,錯過了那個時機,一切就都太晚了。
我被說是個悲觀的人。
於是我分析:
若是個已經在工作的年輕人,
那生活的重心就是工作,壓力是在所難免的。
那他們需要的對象是,
一個能夠吐苦水的對象、能夠使自己心情好的對象,
或至少,是要個能夠讓人安心的對象,
不會拿問題來煩,自己可以安心的放空。
吐苦水、心情好、放空,好像是生命三元素一樣重要。
若依據前面『逐利』的理論,
如果兩個人之間沒有利害關係,那根本不會有什麼進一步的發展了,
市場上大家都是『需求』的情況之下,『供給』就顯得彌足珍貴。
問題是,少有機會有人會願意先跨出那第一步,成為供給者。
因此,除了有經濟實力之外,
現在的人需要的是生活裡面一點意外的小插曲,
不然就等著相親。
===
019-6
上面說的不很精確,
論述還需要再提煉一下。
引用大師的故事是最偷懶而速效的方式了,這裡可以用兩段對話總結:
瑪莉莉說:『你還是個小孩子,而我需要一個男人來照顧我。格瑞格利是一個男人。』然後她把他趕出去;
而十四年後,當伯堂馬吉歐女爵士與拉伯.卡拉貝金安再次相遇,
女爵士冷峻的說:『怎麼,你這不老實的小亞美尼亞門徒,』『我們重逢了。』
『我敢說,你又要挨罵了。』
對於前半段,我完全可以理解;
而對於後半段,我只能用『震驚』兩個字來形容了。
我想表達我最新的理解:
『你的客戶總有許許多多你料想不到的需求埋藏在心裡。』
===
有看過一樣是老馮的『沒有國家的人』嗎?
裡面有幾個圖表。
像『哈姆雷特』這樣的作品,在今日不再像昨日一般大受歡迎(當然它經典的地位毋庸置疑),
可是妳不覺得好奇嗎?為什麼?
『四郎探母』、『八仙過海』,不再像昨日一樣大受歡迎了?
我覺得馮老給了某個方向的思考:
『觀眾喜歡反差。』
而我再加上一個:
『效率是種流行。』
關於效率,將來也許有篇文章會有機會談到。
如果說哈姆雷特缺乏的是反差,
那八仙過海顯然不符合現代人對效率的追求。
前面已經說過了,選擇的多樣性,
資訊量之大、時間有限,
很合理的,人們會選擇最容易咀嚼消化的東西。
他們要求的不多:
吐苦水、心情好、能放空。
===
這個例子我舉過了: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lionchain
這是一個叫做小賴的人的網誌,
雖然他是走這一行的,
可是妳隨邊翻一篇來看,他的推文數都破幾千。
他為什麼能達到這麼多的推文?
就是因為他的東西容易吸收、易懂、符合大眾口味。
我不是暗指他膚淺沒深度,
這樣的批評很不公平,
這個作者他有個理想,要以圖文來讓世界更美好,
也許妳像我姊姊一樣覺得他的文字太過幼稚,
但是事實證明了,他每一篇文章至少能影響幾千個人,
溫暖了幾千個人的心。
這就是能力。
他在寫作的策略上,是有達到他的目的的。
===
019-7
我也不是想要說,
妳應該要改變風格什麼的。
如果有理由要改變,我給妳鼓掌放鞭炮;
如果沒有理由要改變,那何必要改變?
百年老店一樣能夠鼓掌放鞭炮。
至少我還是天天來。
而且我也不知道妳寫作的目的是甚麼。
只是如果妳想要吃桃子,
那妳應該就要種桃子樹、學著讓桃子樹長大。
如果妳想要有很多推文數,
首先就必須要把自己的市場定位明確化。
抓住潮流,才有機會。
也可能妳並不是以此為目標在寫這些網誌。
總之,我可是冒著很大的風險在寫這篇文章:
就像保羅.史賴辛格對於賽西.伯曼女士傲慢態度所冒的風險是相同的,
好消息是,無論打擊再怎麼大,我可能也不容易羞愧而死。
但我想這裡可以把一切都單純化:
如果『推文數』這個問題煩擾過妳,
那我就義不容辭的想出我的解答,就這麼簡單。